微信公众平台

Copyright © 2019 广东省人力资源研究会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9031107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广州

办公室电话:020-29821789 \ 广人会 QQ 群:223272456
研究会电子邮箱:
gdhrs@vip.163.com \ gdhrsa@163.com
联系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广州国际科贸中心B2栋407室

                 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院系办公楼251室

学习天地

社会心理服务专业能力培训第二讲概要——《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政策解读》

分类: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作者:
广东省人力资源研究会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专委会
来源:
广东省人力资源研究会
2020/04/10 17:41
浏览量:

  由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主办,广东省人力资源研究会承办的《社会心理服务能力培训》系列公益课程第二讲于3月25日线上开讲,本次吸引了两千多人次的观看。

  课程主题

  《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政策解读》

  闫洪丰

  

 

  国际EAP协会中国分会副主席

  中央和国家机关职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副主任

  课程内容摘要

  PART01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内涵及定位(是什么)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概念,是指政府部门与社会各类组织、机构通过主动提供社会心理服务,预防和解决社会、组织、个体层面的各类心理心态问题,满足群众社会心理需求,化解社会矛盾,培育社会心态,形成的科学化、系统化、网络化的全方位社会支持体系。

  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基础和重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发展的高级阶段。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本质在于提供社会支持,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搭建起了个体—群体—社会的支持结构,个体层面的支持是基础,群际层面的支持是中枢,社会层面的支持是关键。

  社会心理服务不仅解决个体的问题,更要解决集体的,社会的,国家的问题。

  社会心理服务不仅是被动的解决问题,更需要主动的社会支持。

  社会心理服务不仅解决负面的问题,更要提升社会的正面能量。

  PART02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必要性、重要性(为什么)

  闫主席从“八个度”提出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什么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在中国的发展史上如此重要。

  政治高度、专业深度、古今长度;中外广度、治理温度、执行力度;达到程度、认真态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标题下首次提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有助于应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心理服务真正要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体现我国的制度优越性,文化优越性。

  闫主席讲述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三个目标和三个和谐,帮助学员分别从个体,社会,国家三个方面去理解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个体目标达到心理幸福,实现个体身心全面自由的发展;社会目标达到全民幸福,整合社会心态、培育公共精神、强化社会信任和价值认同,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实现精神文明可持续发展;国家目标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促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同心协力、携手前行)。

  PART03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顶层设计体系(怎么做)

  组织体系:

  建立以党政领导为核心、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组织体系。

  党政领导体现属地责任、统筹领导、分工调度;其他业务部门和行政主管部门协调配合、各司其职;第三方协同供给、市场化服务等,随着体系的推进,未来可考虑成立社会心理服务专职部门。

  运行体系:

  建立多位一体实现社会全覆盖的运行体系。

  宏观运行体系:

  宏观环境是指从社会层面、国家层面强化社会心理服务基础保障。从特定文化、价值观、特定历史进程中的群体、知识结构、社会心态或其他更广泛的社会环境出发提出对策。

  中观运行体系:

  中观运行环境主要指群体形成后所属的组织、单位以及相关的人、资源等,以行政区、行业、社区等进行类属划分。组织、单位所生成的社会心理服务中观运行体系可以全方位涵盖的公民的日常生活,对心理状态培育有着重要影响。

  微观运行体系:

  预防心理疾病,解决心理问题,提供个体可接触、可排压的心理调适空间,让个体建立起自我调适的安全阀,进行精神补充和调适。

  反馈与评价体系:

  建立规则完善、覆盖全面和信效度兼备的反馈和评价体系。

  保障体系:

  建立总体统筹、保障适度和可持续的保障体系。

  如果希望收看课程回放,进行系统学习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获取收看链接。